C95F8178-7766-4956-A6A5-CBD2BC7A0780.jpeg

 

(圖片引用自此處

 

紙醉金迷的生活是電影看點之一。土耳其成為西方的化外之地,碧海藍天的美景與這些歐洲邊緣人從事的灰色事業呈現對比,電影繽紛的色彩下,卻可觀察出角色心靈的虛無。

 

一場餐廳的戲,女主角Sascha途中離席向剛認識的男孩Thomas攀談,鏡頭裡兩方陣營的桌子竟被劃分為光與闇的對比,那樣的短暫脫離,也許能視為Sasha對所謂「正軌」生活的一絲絲動心,但隨即,這樣的心動也將消逝無蹤。

(以下有部分劇透)

 

BE106964-FB03-479C-AB9A-CF7AEF10D72C.jpeg

 

E8FB9EE5-CD23-4365-95DF-41AC21AC5626.jpeg

 

電影中呈現了真實的性愛及逼真的暴力,有時這樣的作法並非只是單純滿足觀眾獵奇的窺伺慾,或許也能視為震懾觀眾的激烈手段。如果如導演所說,開頭的舞孃獨舞是向西方傳統戲劇中的「說書人」一角致敬,那麼本片濃烈的性與暴力,不妨就看作是亞里斯多德(Αριστοτέλης/Aristotélēs)戲劇理論中的「滌淨說」(katharsis)之實例。

 

亞氏的「滌淨說」主要強調,悲劇應該喚起人們心底「恐懼」及「憐憫」的情緒,然而對「滌淨」一概念卻沒有明確定義,以本片來說,我們或許可以把Sascha最終接受了自己的追求與命運,視為一種「滌淨」。

 

片中由頭至尾頻繁出現的性與暴力,往往令我們如坐針氈;即便見到裸露的性器官與真實的性交,不適感卻也多過興奮之情,只因劇中的性仍是權力遊戲的延伸:Sascha被毒販頭子Michael視為情人卻也是所有物,平日溫柔呵護,卻在性愛上近乎殘暴專制,在兩人的性關係裡,Sascha幾乎只是個玩具,被一再瘋狂地玩弄。透過圍繞著Sascha的暴力,我們很難不對這個角色產生些許憐憫,對其逼真程度,往往也自發性的投射了恐懼。

 

899AB2C2-FC1F-4144-8C47-2A7B49F0302F.jpeg

 

以一般的邏輯思考,我們通常會希望Sascha能夠脫離這樣的生活,而單純、甚至象徵尋常人生的Thomas之出現,理所當然被我們視為Sascha生命中可能的救贖。

 

這樣的期待隨著最後Sascha的致命一擊而告終,透過Sascha主動的這個暴力行為,除了同樣喚起我們的恐懼感外,也在宣告,她就是甘於這樣的生活,她接受自己的人生,她不需要任何人說三道四。這個可說是影片最後高潮的一擊,意味深長的「滌淨」了Sascha的生命,在她重擊的那一瞬,她完全接受的自己的命運,即便生命充滿瘡疤,被視為「悲劇」(而且這悲劇仍在進行中)。

 

反過來說,在Sascha滌淨了自己之後,如果銀幕外的我們,看著Sascha無法逆轉的悲劇人生,對自己不完美的生命也能夠同樣坦然的接受,這,說不定也是劇情「滌淨」了我們吧。

 

A34D8927-8D87-4CDC-AE54-F39C84D8C828.jpeg

 

52F8913E-5026-44C5-851A-94004F627CD5.jpeg

 

E87BDF14-F878-44F9-870D-E1571B60A55B.jpeg

(圖片引用自此處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noblepie2017 的頭像
    noblepie2017

    心貴派

    noblepie2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