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未來總動員》與《堤》基本上是同一個故事,但以年份來看,《堤》(1962)在此類題材上的開創性應該是領先的。電影形式上,《堤》的怪誕手法,因預算不足而生,卻意外地與整個故事調性合拍;《未》則是好萊塢電影工業成熟發展的產物,更融入了泰瑞吉蘭風格的荒謬幽默感。
《未來總動員》與《堤》基本上是同一個故事,但以年份來看,《堤》(1962)在此類題材上的開創性應該是領先的。電影形式上,《堤》的怪誕手法,因預算不足而生,卻意外地與整個故事調性合拍;《未》則是好萊塢電影工業成熟發展的產物,更融入了泰瑞吉蘭風格的荒謬幽默感。
《特斯拉》說故事的方式,放在傳記電影中,滿是新鮮感。觀看時,當劇中人開始講到學術理論,我擔心會不會即將落入沉悶,此時,如救星般的畫外音出現了。有人說畫外音是對觀眾的一種擾亂,創作者也可能在此「說得太多」,導致電影失了留白的空間,缺少韻味。
古内東子這首My Brand new day,收錄在2000年的專輯Dark Ocean中,這張專輯剛好在我失戀時陪伴了我,算是張特別有感情的專輯。多年來對日文一知半解,本以為這首歌算是專輯裡較陽光一點的歌,認真聽後,發現同樣是這張專輯的主題:失去、得不到……,逐句翻譯這首歌的這陣子好像也充斥著這樣的情緒,果然這張專輯是感情瓶頸時最佳良伴啊(甚麼結論?)
關於台南中國城(1983-2016)的資訊,我全都只是耳聞,以往造訪台南時,從未有機會踏足,等到有機會來台南工作生活時,已經是它拆除後了。而後我居然陰錯陽差地搬到了它原址的附近居住,只能說是奇妙的緣分,有時望著原址,還會想像著以往它的巨大,及其所遮蔽的天際線。
《彗星美人》劇場版劇情結構與電影大致相同,幾場經典戲,如瑪歌的生日派對、大雪中的汽車談心,還有伊芙的身世大白,都仍保持電影版的張力,而同樣的劇情,由銀幕搬到舞台上,就更有種赤裸裸的魄力。
《雷曼兄弟三部曲》其實可以史詩、可以狗血,但山姆曼德斯以最簡單的方式呈現這個橫越二世紀,一百六十年的故事。三個演員扮演創立者雷曼三兄弟,以及劇中所有角色。
這個表演方式比較像是傳統的「說書人」,也許就是最古老的表演方式,但,也因此靈活許多。三個演員同場戲裡可以瞬間切換許多不同角色,感覺能媲美電影了。而第三幕講述金融風暴席捲,股票經紀人紛紛自殺時,音效、光線,演員的表演,緊密連結,幾乎是蒙太奇手法,濃濃的電影感,看來特別震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