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柏林我愛你》如果做爲城市宣傳片,顯然很能抓住藝術家與旅人們的心。
身為當前歐洲藝術家大型聚集地的柏林,對許多創作者而言,是個充滿機會與可能性之處,片中許多角色也都設定為藝術工作者,看著這些人在柏林墜入愛河,實在容易讓人對這個城市產生浪漫的想像。如我一般嚮往著到柏林旅行的人們,看了電影後,或許同時幻想著在柏林的旅程,也能有場浪漫邂逅。
(圖片引用自此處)
而有趣的是,這部電影充滿著「外來者」的視角:佔多數的英語對白、來自異國的劇中人們⋯⋯,這些外地人來到柏林的短暫旅程成了一段段泡
糖般甜美卻稍嫌甜膩的愛情故事。旅行是甜美的,但生活卻多半是苦澀的,那些與城市的深刻羈絆,如探訪祖母故居的以色列女孩、飽受職場
歧視的女計程車司機(同時也是德國佔大宗的土耳其移民)、被男友惡言相向的女子,以及出現於兩條故事線的難民營,或許這才是這城市真
實的生活,也是一點也不浪漫的「在地視角」。
(圖片引用自此處)
電影也借劇中人之口傳達了:「柏林是個重生的城市」此一概念,再對照眾人熟知的二十世紀德國史,我們或能體會一二。而來到這城市是
否能迎接新生未可知,但這部電影卻讓「重生」變得非常可能:數段劇情使用奇幻手法,將包裹在角色身後嚴肅的生存議題,轉瞬迎刃而解
,雖然看似偷懶,不過電影往往在彌補我們現實生活的缺憾,這樣的處理,也還是充滿著戲劇性的魅力。
(圖片引用自此處)
扮演「天使」的藝術家一角,天使的形象,容易讓人想到溫德斯的《慾望之翼》(《柏林蒼穹下》),也似乎指涉著柏林著名地標「勝利紀念
柱」(Belin Victory Column),頗有文化與歷史的「傳承」意味,而柏林也就是這麼一個充滿著無法忽視歷史痕跡的城市。以城市宣傳片的角度看來,《柏林我愛你》還是傳遞了點到為止的城市特色,也許更真實的柏林,就等待我們踏上旅途才能發現吧。
(圖片引用自維基百科)
(圖片引用自此處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