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未來總動員》與《堤》基本上是同一個故事,但以年份來看,《堤》(1962)在此類題材上的開創性應該是領先的。電影形式上,《堤》的怪誕手法,因預算不足而生,卻意外地與整個故事調性合拍;《未》則是好萊塢電影工業成熟發展的產物,更融入了泰瑞吉蘭風格的荒謬幽默感。
兩部電影都有強烈的末世感,都設定在大災難過後的未來,《堤》乃是因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後,環境毀壞,人類只能遁入地底生存,這設定可以視為戰後人們對戰爭再次爆發的恐懼感,冷戰時代,核戰的陰影仍糾纏著人們,同年的古巴飛彈危機即為一明證。在《未》片中,人們到地底生活,則是因為病毒肆虐,死亡了大量人類所致。
《堤》博物館一景,雖然那其實是場浪漫的戲,但大量動物標本的出現,則添了一絲奇詭;《未來總動員》裡的動物則主宰了未來的地表世界,而在片中1996年的時空,動物園的動物們被放出,在街頭或狂奔或漫步,同樣成就了另一種更為魔幻的氛圍,成群動物的出現與大災難將至的關聯,或許能視為「諾亞方舟」故事的深植人心。
相較於《堤》,《未來總動員》的篇幅較長,人物的血肉更為豐富,整個劇本佈線縝密,到片末收線時,浮現的真相令人震撼不已,而不得不說傑出的配樂與剪接發揮了相當的功能;簡略許多的《堤》,藉著唯一的敘事來源:旁白,像是個說書人說故事般,反而給予觀眾更大的想像力,讓結局的悲涼與震撼,同樣擁有不小的力道。
而追根究柢,或許故事主題「命運的不可逆」本身就有強烈的悲劇性足以震懾我們,古老的文本《伊底帕斯王》,就是一例。人試著改變可能的結局,千方百計,百轉千迴,卻仍逃不過命運的擺弄,或許人類的力量,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強大。而疫情之下的2020年,坐在影廳,戴著口罩,看著銀幕上病毒肆虐的未來世界,過去、現在與未來,真實及虛構,在此刻交織在一起,於我,也是一種極為魔幻的體驗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