終於看過之前被評為「本年度最有潛力破億台片」、「預告令人熱淚盈眶」的《老師,你會不會回來》,影片確實有令人感動之處,但還是有些小瑕疵。

18034281_1889005571322283_1880621149856644443_n.jpg

以台灣許多世代共同記憶的天災「九二一」大地震為背景,再加上教育及音樂主題,題材的嘗試頗為新鮮,對觀眾吸引力應該足夠。而導演陳大璞最值得讚賞的便是其處理的音樂場景:國樂比賽的鏡頭與剪接,都能與音樂氛圍融合的恰好,演員們的表演也都極為自然。從前作《皮克青春》至今,陳大璞對於拍攝「在電影中演奏音樂」確實有過人之處,也期待他後續能有更傑出的作品。

但本片較為可惜的我認為是演員的表演。小演員們的演技多半自然,不過是元介飾演的王政忠老師,在與學生們的互動上有時就是會讓人覺得乾乾的,似乎缺乏了些火花。(比方說,對於阿肥,就只有一招:沉默,然後摸頭嗎?)再者,王政忠與學生的衝突,我覺得效果是有做出來,但衝突的程度沒有到達一個能緊抓人心的高度,而衝突的化解也過於輕易,是有些失之可惜了。(或許對於男性青少年而言,沒有隔夜仇?記得以前國中時老師們分享的經驗是:對於被體罰,男學生比較不會記仇;但女學生往往記得清清楚楚。當然我更加相信這只是個案。)再者,王政忠的覺醒是透過地震發生而被催化的,早前他想離開這間學校的念頭其實是個很能發展的衝突點,但是劇情在此處的處理一樣力道不夠,如果能夠強化王政忠想離開的行動,我相信會更扣人心弦。

師生關係是很微妙的,在成長過程裡,師生的相處時間有時還不遜於家人,於是老師對學生的影響力,便可想而知有多大了。在天災帶走學生們的家人後,王政忠成為了他們精神上的憑依,也是在此時他終於瞭解了自己對學生的重要性──人本來就是一種需要「陪伴」的動物,在失去所愛的家人後,外界的支持與伴隨更是重要,特別是成長中的青少年,那是一段特別敏感纖細,對愛渴求甚鉅的時期,如果每個人都能在這個時期得到足夠的愛,相信世界應該會變得更好吧?片名「老師,你會不會回來?」自另一角度看,也或許就是學生們對於情感渴望的喆問,而王政忠終於是回來了,至今也持續在自己的崗位上不斷付出愛與關懷。如同片尾,現實生活裡的王政忠老師在螢幕裡說出自己的教育理念:有教育才能「翻轉」;影片裡的王政忠老師也用愛與教育逐漸改變了學生,相信這樣的影響力會如細水長流,緩緩「翻轉」許多人的生命。

    綜觀全片,還是部情感層面凌駕於技術的電影。雖然只有溫情還是不夠,但溫情卻是本片最大的賣點。某些小瑕疵就視而不見吧,觀看時全心投入情境,應該會是觀看本片最好的策略。

arrow
arrow

    noblepie20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