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圖片引用於此處)
一種藝術形式的蓬勃發展,背後通常都與都市的興盛密切相關。儘管歌仔戲的原鄉是宜蘭,但其真正的舞台還是在其他城市,比如台北。
《大城歌仔》講的就是歌仔戲與台北的姻緣。現今歌仔戲已經從大眾化的娛樂選項轉為小眾,但身為一種仍在發展中的藝術型態,歌仔戲的質變仍舊是現代進行式,而這也跟都市所給予的養料息息相關。就如片中的藝師所說,歌仔戲可以吸納各種元素,這些元素不外乎跨劇種跨文化的文本與音樂,或現代劇場的軟硬體,而最能夠提供這些的,還是都市。台北就是這樣提供了許多歌仔戲所需的養分與廣闊舞台,如此,將《大城歌仔》視為一部歌仔戲在台北發展現況的宣傳片,其實也無不可。
透過許多歌仔戲藝師(表演者)的訪談內容,本片為我們約略拼湊出了戰後歌仔戲在台灣的發展簡史,於是我們也對「内台戲」與「外台戲」有了較清楚的概念,這樣的發展趨勢延續治今日:内台發展為較精緻,且偏向現代劇場發展的劇場歌仔戲;外台則是一般概稱的「野台戲」,常在民間信仰活動場合中出現,路線也較為傳統。然而對片中表演者來說,表演是沒有內外台之分的,不論是為生計為薪傳,或僅僅只是需要演出機會,哪裡有舞台就往哪裡去。一個劇團的經營也往往是內外台兼顧,試圖開發不同方向的觀眾群。
影片側拍一心劇團家族成員,不僅有外台搭棚演出的實況,也記錄其劇場内新作品《啾咪!愛咋》的幕後花絮,每個成員在鏡頭前都透露了一點細微的無奈之處(如:時代變遷、新型態的經營),但也都一致表達出了對戲劇推廣傳承的熱情。另一條人物線是戲曲學院的女學生謝欣倚,一位表現優異的歌仔戲科班生,在本片她可以視為歌仔戲的「薪傳」,我們看見一個小女生是怎麼懵懵懂懂的學了戲,又是怎麼樣的認同了自己的選擇,而那些成長與團體間的惱人事,從來都是放諸四海皆準,每個人都能輕易感同身受。
身為演員,謝欣倚有無數的關卡要過。表演是種精細的表達,在不同的情況下會有不同的標準,且時常失之毫釐差以千里,謝欣倚的關卡同樣是每個演員的關卡,影片記錄了她卡關的困惑,當然也呈現了最後破關的喜悅;謝欣倚的演員之路還很長,這樣的關卡也會一直出現,就像她所演出的劇種歌仔戲一樣,仍在改變且充滿挑戰。
導演吳耀東之前已執導過數部歌仔戲題材的紀錄片,這次的《大城歌仔》顯得駕輕就熟,雖是一部受託拍攝的宣傳影片,但在電影的美學上也不馬虎。觀影後又看了導演之前幾部作品的預告片,發現導演善於捕捉的其實是訪談對象最真實的一面,比如說憤怒、傷悲(或者片中謝欣倚最終過關後,步入幕後那充滿暢快感的瞬間),那種鏡頭下毫不掩飾的情感流露,這也讓我對吳耀東導演的作品更感興趣。也希望吳導演能繼續拍攝「歌仔戲」此一題材。
後話:
1.片中訪談的歌仔戲藝師,名單非常華麗:廖瓊枝、王金櫻、唐美雲、葉青、呂瓊珷、許秀年、小咪……,或許您會疑惑,怎麼少了被視為天王的楊麗花?映後座談也有觀眾問了這樣的問題,導演回答,當初是有接觸過楊麗花,表達訪談意願,不過最後楊透過陳亞蘭的經紀人婉拒了。又,片中引用的電視歌仔戲畫面,以華視播出的葉青歌仔戲為主,原因是因為隸屬公廣集團的華視,畫面授權費較便宜之故。
2.因為電影解放陣線的介紹,才知道原來嘉義有這麼好的影展!選片也選的相當不錯,還是免費索票!可惜因諸多因素,最後還是只看了一部《大城歌仔》,希望下次能多參與一點。(真的好想看《假孔子之名》、《法國光影半生緣》和《南光的眼睛》啊……)
(圖片引用於此處)
電影開演前,來吃傳說中的公園涼麵。
感謝電影解放陣線總書記推薦。
小份的涼麵已經很夠份量。
搭配的香菇肉羹扁魚香味重,兼有白菜清甜。
在附近停車巧遇紫花風鈴木盛開。
影片放映在嘉義市立博物館
票券印刷很用心
留言列表